过去的十年时间,印刷行业说的最多的趋势便是“互联网+印刷”,许多印刷工厂纷纷转型做数字电商!经过几年的冲刷,一大部分印刷工厂被淘汰,还有一部分小微企业,另辟蹊径,从产品入手。在工艺与创意与数码印刷的定制模块结合,也走出了一条生路!
不变的是“纸”;变的是形式和内容;靠的是技术、工艺、策划、创意、设计。书法、绘画以“纸”为载体。从书、到复制画、到书画手账本;从阅读,到欣赏、到日用……这几年印刷工厂、特别是门店型的数字印刷企业,对拓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十分在意,有专门成立独立事业部的,也有通过招兵买马增加设计人员的。
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印刷企业参与文创产业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2016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文化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企业通过限量复制、加盟制造、委托代理等形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文化创意产品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从产品形式而言,印刷企业参与书画文化创意产业形式多样。比如,纸质书延伸创意开发;对古书画的原大原色原材质复制(或曰高仿);将古书画元素与笔记本、手机壳、丝巾、水杯、钥匙扣、茶具、镇尺、杯垫、文件袋、靠垫等日用品创意结合,开发出日用文创产品……
从产品核心点而言,创造性是文化创意的核心。“创造性”既可以是创意点、设计符号,也可以是产品形式,或工艺和科技。一些“爆款”的产品,往往在创意上别出心裁、且价格便宜。当下印刷企业进军书画文化创意,多是以丝网版画、珂罗版工艺、数字式高仿、木版水印等技术,对中国古书画进行复制。彰显的更多是工艺或技术性,创造性明显不足。而竞争已趋“同质化”,且其价格高,多面向小众市场,限制了市场的扩大。换言之,印企做复制画,除了“赶时髦”,还有什么意义?
印刷工厂走文创之路应从实际出发
文化创意产业是快速增长中的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市场新需求,是百姓从温饱走向小康后希望有更多的产品可供选择的一种自然欲望。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财物力上支持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能为企业带来勃勃生机,但文创毕竟具有一定的自身规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味从众而不从企业实际出发,完全有可能出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苦恼局面。所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才是根本。
了解相关信息的,都知道故宫文创无疑是拓展文创产业最典型的成功者。故宫文创未必是着手文创产品开发最早的单位,但肯定是迄今为止国内从事文创产品开发与营销最成功的单位。有数字为证:从2013年到2016年故宫文创的产品销售额从6亿元增长至15亿元。2018年销售超10亿元,利润上亿元。以至有人戏谑地称:“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故宫博物院盈利能力逆天了”。这也是这一行业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感兴趣的可以搜集它的相关资料。
可以说印刷技术,特别是数印技术的飞速发展能够扩展文化创意的想象空间,并为创意策划的艺术效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更新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模式和传播方式,能够实现创意设计和文化科技的双轮驱动。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相关领域强大的高新技术,二者的深度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